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观看,日韩一二区,美日韩一区,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,一二三区免费,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,韩日一区二区

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健康生活 >> 瀏覽文章

“三伏”與“三暑”是一回事嗎?

甘孜日報    2024年07月24日

◎張建軍

“三伏”包括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它的日期由二十四節(jié)氣和干支紀日的日期共同決定;“三暑”反映的是暑熱變化趨勢。前者蘊含著人文時間里的生活智慧,后者主要是自然時間的科學(xué)表達

今年7月22日,我們迎來夏季最后一個節(jié)氣——大暑。民諺有云“冷在三九,熱在三伏”,又說“小暑大暑,日蒸夜煮”。“三伏”的日子是怎么確定的?和小暑、大暑有什么關(guān)系?

“三伏”包括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它的日期由二十四節(jié)氣和干支紀日的日期共同決定,所以也被歸為“雜節(jié)氣”一類。民諺云“夏至三庚數(shù)頭伏”,從夏至日開始,數(shù)到第三個庚日(指干支紀日中帶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開始入伏,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,為初伏。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,為末伏。兩者之間是中伏。在“十天干”中,每個庚日相隔10天,所以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。中伏的長短取決于入伏早晚。經(jīng)計算,入伏的日子在陽歷7月10日至21日之間。如果在7月18日前入伏,則中伏為20天,三伏天共40天;在18日后入伏,則中伏為10天,三伏天共30天。今年是在7月15日入伏,三伏天就是40天。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從歷年三伏天的全國平均氣溫看,三伏天長并不意味著這一年要比三伏天短的年份熱。

在二十四節(jié)氣中,有3個節(jié)氣帶有“暑”字:小暑、大暑和處暑,合稱“三暑”。“三暑”反映的是暑熱變化趨勢。從小暑到大暑,暑熱不斷加強。經(jīng)過立秋節(jié)氣,到處暑時,“暑氣至此而止矣”。“處暑”的“處”是終止、結(jié)束的意思,所以“處暑”也俗稱“出暑”。如果將入伏和出伏的時間對應(yīng)到節(jié)氣時段的話,通常是在小暑節(jié)氣期間入伏,立秋、處暑節(jié)氣出伏。也就是說,“三伏”與“三暑”的時段基本重合。

既然如此,古人為何又要設(shè)置一個“三伏”呢?

“暑”與“伏”的含義不同。“暑,煮也,熱如煮物也。”既熱又濕,是小暑和大暑節(jié)氣的典型特征。小暑是我國全年降水最多的節(jié)氣,開始進入“高溫高濕”階段。大暑是我國全年平均氣溫最高、高溫日數(shù)最多的節(jié)氣,“濕熱交蒸”至此達到頂峰。而三伏之“伏”主要有兩重含義:一是說陰氣伏藏;二是指人的伏藏,“隱伏避盛暑也”。基于這種認識,民間還衍生出吃伏羊、貼三伏貼等多種飲食習(xí)俗和保健傳統(tǒng)。

相對而言,“三暑”是客觀的氣象表達,對于農(nóng)事具有重要參考意義,特別是小暑和大暑“雨熱同期”,在一定范圍內(nèi)能夠有效促進農(nóng)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。而“三伏”是中國古人對于暑熱的觀念認知,體現(xiàn)著傳統(tǒng)的陰陽觀,是民眾調(diào)適生活方式的指南。換言之,“三暑”主要是自然時間的科學(xué)表達,“三伏”蘊含著人文時間里的生活智慧。

轉(zhuǎn)載自《人民日報》


  • 上一篇:健康路上如何更有“醫(yī)”靠?
  • 下一篇:沒有了

  • 本文地址: http://www.zhpump.com/html/jksh/102357.html
  • 浦北县| 承德县| 德江县| 犍为县| 门头沟区| 乌鲁木齐县| 信宜市| 玉树县| 商丘市| 临夏县| 门头沟区| 平谷区| 乐亭县| 喀喇| 体育| 左贡县| 芒康县| 光山县| 株洲市| 隆昌县| 中西区| 长阳| 金溪县| 娄底市| 太湖县| 元谋县| 兴隆县| 十堰市| 安西县| 蒙城县| 新建县| 唐河县| 焉耆| 龙山县| 鸡泽县| 信丰县| 海兴县| 江口县| 探索| 长丰县| 郁南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