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孜日報 2020年04月28日
一、基本知識和理念
19、異常腫塊、腔腸出血、體重減輕是癌癥重要的早期報警信號。
重視癌癥早期危險信號有利于及早發(fā)現(xiàn)、及時治療。癌癥早期危險信號有:乳腺、頸部、皮膚和舌等身體淺表部位出現(xiàn)經久不消或逐漸增大的腫塊;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變淺、迅速增大、脫毛、瘙癢、滲液、潰爛等;吞咽食物有哽咽感、胸骨后悶脹不適、疼痛、食管內異物感;皮膚或黏膜經久不愈的潰瘍,有鱗屑、膿苔覆蓋、出血和結痂等;持續(xù)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;便秘、腹瀉交替出現(xiàn),大便變形、帶血或黏液;持久性聲音嘶啞,干咳,痰中帶血;耳鳴,聽力減退;鼻血、鼻咽分泌物帶血和頭痛;月經期外或絕經后陰道不規(guī)則出血,特別是接觸性出血;無痛性血尿,排尿不暢;不明原因的發(fā)熱、乏力、進行性體重減輕等。
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可以預防某些癌癥的發(fā)生。如戒煙可使您遠離肺癌等多種癌癥,合理飲食可以減少結腸癌、乳腺癌、食管癌、肝癌和胃癌的發(fā)生,積極預防和治療乙型肝炎病毒、幽門螺桿菌等感染,可以減少相關癌癥發(fā)生。
“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”是提高癌癥治愈水平的關鍵。癌癥綜合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和生命質量。
20、遇到呼吸、心跳驟停的傷病員,可通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急救。
心肺復蘇(CPR)可以在第一時間恢復病人呼吸、心跳,挽救傷病員生命,主要用于心臟性猝死等危重急癥以及觸電、淹溺、急性中毒、創(chuàng)傷等意外事件造成的心跳、呼吸驟停。方法是:以心前區(qū)叩擊、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及胸外心臟按壓等方法來恢復心跳;以開放氣道、口對口吹氣人工呼吸等來恢復呼吸。
21、應該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,遇到心理問題時應主動尋求幫助。
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心理衛(wèi)生問題,重視和維護心理健康非常必要。
心理衛(wèi)生問題能夠通過調節(jié)自身情緒和行為、尋求情感交流和心理援助等方法解決。采取樂觀、開朗、豁達的生活態(tài)度,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,調適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培養(yǎng)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,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,均有助于保持和促進心理健康。
如果懷疑有明顯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,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(yī)院或綜合醫(yī)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咨詢、檢查和診治。
精神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。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者,應及時接受正規(guī)治療,遵照醫(yī)囑全程、不間斷、按時按量服藥。積極向醫(yī)生反饋治療情況,主動執(zhí)行治療方案。通過規(guī)范治療,多數(shù)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,減少對正常生活的不良影響。
22、每個人都應當關愛、幫助、不歧視病殘人員。
艾滋病、乙肝等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和病人、精神疾病患者、殘疾人都應得到人們的理解、關愛和幫助,這不僅是預防、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,也是人類文明的表現(xiàn),更是經濟、社會發(fā)展的需要。
在生活、工作、學習中,要接納艾滋病、乙肝等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和病人,不要讓他們感受到任何歧視。要鼓勵他們和疾病作斗爭,積極參與疾病的防治工作。對精神疾病患者,要幫助他們回歸家庭、社區(qū)和社會;病人的家庭成員要積極幫助他們接受治療和康復訓練,擔負起照料和監(jiān)護責任。對殘疾人和康復后的精神疾病患者,單位和學校應該理解、關心和接納他們,為他們提供適當?shù)墓ぷ骱蛯W習條件。
23、在流感流行季節(jié)前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患流感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的癥狀。
流行性感冒(流感)不同于普通感冒,是一種嚴重的呼吸道傳染病,在我國多發(fā)生在冬春季節(jié)。在流感流行季節(jié)前接種和流感病毒匹配的流感疫苗可預防流感。兒童、老人、體弱者等容易感染流感的人群,應當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。
24、妥善存放農藥和藥品等有毒物品,謹防兒童接觸。
家中存放的農藥、殺蟲劑和藥品,應當分別妥善存放于櫥柜或容器中,并在外面加鎖。有毒物品不能與糧油、蔬菜等同室存放;特別要防止小孩接觸,以免發(fā)生誤服中毒事故。已失效的農藥和藥品不可亂丟亂放,防止誤服或污染食物、水源。
25、發(fā)生創(chuàng)傷性出血,尤其是大出血時,應立即包扎止血;對骨折的傷員不應輕易搬動。
受傷出血時,應立即止血,以免出血過多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。小的傷口只要簡單包扎即可止血。對較大、較深的傷口,可以壓迫出血處上方(在四肢靠近心臟一側)血管止血,例如指壓止血、加壓包扎止血、止血帶止血等。
在對骨折傷員進行急救時,在搬移前應當先固定骨折部位,以免刺傷血管、神經,不要在現(xiàn)場進行復位。
如果傷勢嚴重,應當在進行現(xiàn)場急救的同時,撥打120急救電話。州疾控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