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观看,日韩一二区,美日韩一区,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,一二三区免费,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,韩日一区二区

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 >> 新聞 >> 各縣動態(tài) >> 瀏覽文章

產業(yè)支撐讓村民搖身變“股民”

甘孜日報    2017年06月21日

    ——爐霍縣在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闖出一條致富路

     

    格絨青措(右)和阿佳(左)正在蔬菜大棚里管護黃瓜苗。

     見證砥礪奮進的甘孜這5

    以優(yōu)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5

    ■雷茲 /

    “今天是個吉祥的日子,我們歡聚在一起……”斯木鎮(zhèn)鮮水河畔的蔬菜大棚中,不時傳來一陣歡快悅耳的歌聲,45歲的格絨青措和姐妹們正在管護黃瓜苗。3個月前,格絨青措被介紹到有機蔬菜示范基地打工,成為一名“職業(yè)”菜農。不僅于此,因為土地流轉后入股蔬菜基地,格絨青措和很多村民還從傳統(tǒng)的農民身份變成“股民”,每年靠土地流轉收益和保底分紅實現增收。

    格絨青措是爐霍縣斯木鎮(zhèn)若海村人,她目前打工的有機蔬菜示范基地,位于隔壁的吉絨村。大概兩年前,格絨青措一家還守著21畝的土地,靠種青稞、小麥等農作物維持生活。“一年到尾種糧食的收入很低,一家6口人的生活開銷都不夠支撐。”由于沒有多余的收入,平時,格絨青措的愛人還要到處打零工,掙錢補貼家用。

    去年之前,為了供大兒子在成都讀大學,家里的經濟非常緊張,好在大兒子去年畢業(yè)自己找了工作,這才讓格絨青措的壓力小了不少。如今,格絨青措在蔬菜基地打工,算是有了份穩(wěn)定工作,“前兩個月每天工錢80元,現在漲到100元了。”格絨青措說。

    不僅僅靠打工掙錢,格絨青措和若海村及吉絨村的很多村民一樣,每年靠土地流轉“入股”和保底分紅,還能獲得一定收益,實現穩(wěn)定增收。2015年,爐霍縣在斯木鎮(zhèn)吉絨村引進甘孜州盛煌農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,與吉絨村大棚蔬菜種植合作社合作,建設了吉絨村綠色蔬菜基地,試點“飛地”經濟模式。若海村和吉絨村共計40戶人向蔬菜基地流轉了500畝土地,基地在此基礎上建設了40個蔬菜大棚,種植黃瓜、番茄、青椒等高原生態(tài)有機蔬菜。從當年8月建成投產以來,蔬菜基地已實現產值70多萬元。

    今年58歲的盛學武是盛煌農業(yè)公司的負責人,來自“蔬菜之鄉(xiāng)”山東壽光,是一名懂技術有經驗的地道菜農。幾年前,老盛從山東來到高原上,并嘗試將自己的種菜經驗推廣到甘孜藏區(qū),經過幾年努力,老盛的種菜技術在高原上得到推廣。

    老盛告訴筆者,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既給公司帶來了機遇,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。蔬菜基地流轉來的土地,公司會給村民一畝每年500元的流轉費,每年每畝還保底分紅100元,加上其它收益性分紅,去年,蔬菜基地帶動村民戶均增收890元,若海村和吉絨村成功實現脫貧“退出”。以格絨青措家為例,21畝土地每年的流轉收益為10500元,保底分紅2100元,光來自土地的收益就超過12600元,“比自己種地劃算多了。”格絨青措說。

    “高原氣候特殊,這里出產的瓜果蔬菜品質好,高產又生態(tài)有機。”盛學武說,今年基地還打算發(fā)展水果種植,并在現有13個蔬菜品種的基礎上,打造出甘孜州響亮的蔬菜瓜果品牌。目前,爐霍縣有機蔬菜不僅滿足本地村民的需求,還遠銷到外地。“本地蔬菜價格遠比以前便宜,村民吃菜方便又實惠。”盛學武笑道。

    據了解,今年,爐霍縣還計劃整合資金4000萬元,在吉絨村建設100個冬暖式鋼架大棚及配套基礎設施,新增48個貧困村納入“飛地”產業(yè)扶貧項目。“政府今年又支持流轉了500畝土地,新建100個大棚的目標現在已完成70個,春節(jié)前保證全部蔬菜上市。”盛學武透露。

    據了解,未來5年,爐霍縣還將力爭發(fā)展大棚1000個,實現覆蓋88個貧困村。經初步估算,今年,爐霍縣48個貧困村可獲分紅收入288萬元,實現集體經濟57.6萬元,帶動3910名貧困人口增收。

 

  • 上一篇:甘孜縣筑牢防汛“安全堤”
  • 下一篇:色達縣四個強化力促村集體經濟發(fā)展破殼重生

  • 洛川县| 昌吉市| 汶上县| 兴宁市| 绥芬河市| 广昌县| 合山市| 阿荣旗| 卓资县| 嘉黎县| 汉中市| 韶山市| 沈丘县| 印江| 苍梧县| 永昌县| 渭源县| 会昌县| 大竹县| 永福县| 青河县| 田林县| 宿松县| 始兴县| 大新县| 遵义县| 闵行区| 太康县| 瑞金市| 双鸭山市| 宣恩县| 海原县| 安宁市| 壤塘县| 都昌县| 正镶白旗| 右玉县| 沾化县| 龙里县| 湖口县| 和静县|